目录
加入书架
8司马迁《项羽本纪》
工作室:苏灵发布作者:苏灵发布时间:2022-08-23
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这是我读《项羽本纪》最大的感受。首先,我是为项羽自刎乌江感到遗憾和同情的,众叛亲离,四面楚歌不算,兵败身死还要被人分尸拿去领赏,一代霸王死的实在悲惨。其次,对于项羽那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勇气的魄力,我为之震撼,巨鹿之战,项羽领导的楚军绝粮草、断后路,破釜沉舟,拼死一战,最后以少胜多,被永载史册。但是,抛开项羽身上的英雄光环和豪情义气,对于他的许多做法,我并不赞同。
项氏为楚国贵族,在楚国世代为将,到了项梁项羽这里,两人照样统领过大批雄兵悍将,项羽带兵打战的能力自然不用质疑。《项羽本纪》里有一段内容,我记忆尤为深刻。项梁当初让项羽读书识字,项羽连皮毛都没学到就放弃了,“书足以记名姓而已”,他的理由如此简单粗暴。项梁让项羽学剑,“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”,项羽又说。我想,项梁当时多少有被这话给惊讶到,认为这小子身藏大志向,所以才让他转而学习兵法。可惜,项羽不过“略知其意”,就又半途而废了。对于持之以恒这个道理,项羽没懂。
会稽郡守要趁着天下大乱之际,起事反秦,不料项梁野心更大,不甘屈居人下,直接就带着项羽斩下会稽郡守的人头。混乱中,项羽连杀一百来人,吓得府里众人趴倒在地,不敢反抗。这时候的项羽,无论是勇气还是战斗力,都已经初露锋芒。项羽确实是一代枭雄,他威武霸气,战力非凡,麾下士兵个个骁勇善战,但是在收服民心上,他犯下了大错。攻打襄城时,襄城军民拒守不降,待得城门一破,也许是为了泄愤,他未生怜悯之心,直接下令将城内所有军民活埋。攻破咸阳之后,他照样要搞武力征服那一套,烧杀抢掠,把咸阳闹了个哀鸿遍野。
反观刘邦,他这方面就做得比项羽要好。沛公入关,“财物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”,他的军队沿途好像就不是打打杀杀过来的,有的关隘直接城门大开,恭迎刘邦入城。先不论刘邦这计谋是否深沉,单从道义上来讲,项羽已经输了,输得彻彻底底。刘邦此举,不仅免了将士溅血,可以保存实力,而且体桖百姓,收服民心,实在是一举两得,比项羽那种屠城放火的野蛮行径要高明太多。项羽在乌江自杀身亡之后,刘邦依旧放过了项氏一族的其他子弟,而不似项羽那般,攻占咸阳便直接屠了秦王满门。这其中的许多道理,即使全关乎利益关系,也不是项羽能够领悟到的。
项羽骄纵,刚愎自用,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都有体现。当初,楚军多次打败秦军,就渐渐变得骄傲自满,轻视敌人,认为秦军不堪一击。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不听宋义劝告,结果兵败定陶,身死战场。早有项梁前车之鉴,结果项羽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,鸿门宴上,范增多次示意,直待项羽一声令下,刘邦纵使有十条命也不够杀的,然而,项羽没有。也许是为了所谓的诚信仁义,也许是出于骄傲自大,在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的那一刻,他竟还派项伯挡下了刺向刘邦的剑。为自己通风报信的曹无伤,被他轻易出卖,为了区区情义,优柔寡断,把送上门来的刘邦给放走,一个杀狗的樊哙,不过吃了几口生肉,竟然就吓住了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,这一幕实在戏剧,也难怪范增怒骂“竖子不足与谋”。本来,项羽都快把刘邦和他的势力赶尽杀绝,可是一场简单的离间计,竟然又让刘邦满血复活了。项羽封了那么多的王,后来忙于四处平叛的时候,他是否终于想到了被他随口出卖的曹无伤。山穷水尽,四面楚歌之际,他是否想起来那些个正将刀枪剑戟对准自己的人,很多还曾是自己的部下。
杜牧在乌江亭写下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的诗句,我突然觉得这不是一种惋惜,更像是一种讽刺。天下大乱,群雄四起,以项羽的实力,本来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天下之主,可是他忘不掉他在楚国的那一亩三分地,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”,如此看来,项羽或许是一方霸主,但绝做不了皇帝。项羽终于兵败,在四面的楚歌中,他留下了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绝唱,却把自己的失败归于“天亡我”,霸王之举,不可学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