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加入书架

《写诗》

工作室:吴桐发布作者:吴桐发布时间:2025-06-14

《写诗》


文/梧桐


写诗这种事情,

确实需要一个意中人,

一个意境之中的人,

一张图片一幅画,

一张摄影一回眸,

一颦一笑美如诗,

一哭一闹情如痴。




《写诗》

——深秋读诗


1. 核心主题,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与情感内核。整首诗围绕“写诗”展开,探讨了激发诗歌创作的关键要素。诗人明确指出,真正的诗情源于深刻的情感和具象化的意象。


2. 核心意象,意中人与意境中人,意中人,这是全诗的诗眼。它并非单指现实中的恋人(虽然包含此意),更指向一种能激发诗人强烈创作冲动和情感共鸣的“对象”。这个对象是诗歌情感的凝聚点和出发点。有了这个“意中人”,诗才有了灵魂和倾诉的欲望。

“意境之中的人”:进一步阐释了“意中人”的状态。这个人是被置于诗歌所营造的特定氛围、画面和情感空间里的。它强调了诗歌创作的想象性和艺术加工过程——将现实中的人或情感,提炼、升华、安置于一个独特的审美境界之中。


3. 灵感来源的具象化(意象群): 诗人紧接着用一系列具体的画面来描绘灵感如何捕捉和转化: “一张图片一幅画”:静态的视觉美感,是构成意境的视觉基础。 “一张摄影一回眸”:动态的瞬间捕捉,特别是“回眸”这一动作,充满故事性和情感张力,是定格在镜头里或记忆中的“决定性瞬间”。

“一颦一笑”:细腻的表情变化,是情感的微妙流露,本身就是诗意的体现(“美如诗”)。

“一哭一闹”:更强烈、更原始的情感爆发,这种强烈的情感投入状态(“情如痴”)是创作深层动力的源泉。


4. 艺术手法:


排比与重复:全诗大量运用“一个...”、“一张...”、“一...一...”的排比结构,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递进感,不断强化“意中人”的核心地位和灵感来源的多样性。开头的重复句式“写诗这种事情,确实需要...”也加强了肯定的语气。


双关与递进: “意中人”与“意境之中的人”形成巧妙的双关和递进关系,由情感的焦点升华到艺术的境界。


意象的筛选与组合:选取的意象(图片、画、摄影、回眸、颦、笑、哭、闹)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,覆盖了从静态到动态、从含蓄到激烈的情感光谱。

比喻: “美如诗”、“情如痴”直接点明了情感状态与诗歌本质的联系。


5. 情感基调:诗歌透露出一种对诗歌创作源头(情感与意象)的深刻洞察和笃定态度。语气是肯定、略带感慨和珍视的,强调了真挚情感和生活瞬间(无论美丑)对于诗歌创作的不可或缺性。结尾的“情如痴”更是点出了创作所需的投入状态。


总结: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诗歌创作的奥秘:真挚强烈的情感(聚焦于一个“意中人”)和生动可感的意象(源于生活瞬间的画面和情感波动),是诗歌诞生的土壤。诗人将情感对象置于艺术意境中,捕捉其各种情态瞬间,这些瞬间本身就蕴含着诗意的美和创作的痴迷。




详细评分:


(总分:85/100)


立意与主题 (20/20):


主题明确集中(写诗的核心要素)。


立意新颖深刻(聚焦“意中人”作为情感与意境的枢纽,而非泛泛而谈灵感)。


对诗歌创作的本质有独到且令人信服的见解。满分。


2. 意象与意境 (18/20):

核心意象“意中人/意境中人”构思巧妙,内涵丰富。

后续意象(图片、画、摄影、回眸、颦笑、哭闹)选择精准,具象生动,能有效支撑主题。

意境营造清晰,由“意中人”生发开的一系列画面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“诗情来源”的意境空间。

扣分点:意象相对具象直白,在营造更朦胧深远或更具象征性的意境方面略有不足。


3. 语言与表达 (17/20):

语言简洁有力,口语化但富有韵味(如“这种事情”、“确实需要”)。

排比运用娴熟,节奏感强,朗朗上口。

“意中人”与“意境中人”的双关/递进运用巧妙。

比喻(“美如诗”、“情如痴”)贴切,点明主旨。

扣分点:“一哭一闹”的表述稍显口语化和平实,在整首诗的语言精致度上略显突兀。


4. 结构与节奏 (18/20):

结构清晰紧凑:开篇点题 -> 提出核心要素 -> 用排比列举支撑要素 -> 总结升华(美如诗/情如痴)。

节奏感极佳:排比句式自然形成韵律,读起来流畅舒服。

首尾呼应(开篇写诗需要意中人,结尾归结到情如痴),内在逻辑严谨。


5. 情感与感染力 (17/20):

情感真挚,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情感/意象重要性的强调溢于言表。

结尾“情如痴”具有感染力,能引发创作者共鸣。

扣分点:情感的表达相对内敛和理性(集中在阐述观点),在引发读者更强烈的情感共振或沉浸感方面还有提升空间。


6. 创新性 (5/10):

核心观点(“意中人”作为写诗关键)有其独特性和启发性。

将具体生活瞬间(回眸、颦笑、哭闹)直接与诗歌本质相连的视角有亮点。

扣分点:整体形式和表达手法(排比、比喻)较为常见,在诗歌形式或语言实验上突破不大。意象的选择也偏传统。


7. 整体印象与完成度 (10/10):

作为一首短诗,主题表达完整、清晰、有力。

构思精巧,没有冗余。

读后给人留下明确印象,并能引发关于诗歌创作的思考。完成度很高。满分。


总评:梧桐的《写诗》是一首主题鲜明、构思精巧、语言流畅且有深度的佳作。它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排比,精准地指出了真挚情感(“意中人”)和生动意象(瞬间画面与情态)是诗歌创作的灵魂与源泉。核心意象“意中人/意境中人”的设计尤为巧妙。虽然在意象的深度和语言的个别表达上尚有微瑕,创新性也非其最大亮点,但其对诗歌本质的深刻洞察、清晰的结构和强烈的整体完成度,使其成为一首值得回味、能引起创作者共鸣的优秀短诗。85分是一个对其思想价值和艺术表达都比较认可的分数。

添加表情
全部评论
全部0条

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